部落格

您在這裡

charles

monday

有些朋友可能知道,我們台北辦公室在週一是沒人的。原因呢?

據說起因是,原本有位同仁僅貢獻其4/5的工作能量,一週工作四天,週一就不來上班了。接著,另位同仁說想要週二到週六工作,於是週一也不來了,偶爾跑去非營利組織當資訊志工。另有一位的藉口則是,想要趁週一人少時陪老婆逛街採買,也偷偷地在星期一消失。最後,原本有位同仁是一週工作三天,當然也選擇在週一消失不見,儘管後來改成了一週工作五天。

儘管聽起來這樣的工作時間好像還不錯,但大家都知道,網路產業是責任制/過勞制,有時並不容易在下班時間忘記所有的工作,難免還是有回家上工的狀況(例如,現在我還在寫部落格...)。因此,多一點工作時間上的彈性,讓有自治能力的工作伙伴自行調整,或許是一個還不錯的方法?

不過呢,其實我是比較中意週三不上班的。週一/二/四/五每天工作十小時,中間休息一天去回饋社會或家裡,感覺挺愜意的。

有些人的週一:

jimmy


網絡行動科技的閱讀書單,點我看全部

話說,前一陣子夥伴說我們可以把看過的書、給同事看的書放到書架上。今天終於實現了這件事,但卻不小心就爆滿了這面書架,滿到第4頁去了。

放完書架後一看上去發覺,原來我們的網絡行動科技,不會只有科技和網路,想要行動,其實就靠許多其他的刺激。從教育到健康,從社會問題到管理學,還有開放原始碼和對富裕的理念...等。沒有外部刺激,我們只是一丁點科技中的渣籽,有了社會連結,才知道如何開始出發去行動

再過20分鐘後回神過來,卻又覺得把這些書一放上來,那些引誘人的android / iphone、看來很潮的網路和科技都到第二頁了,可真是囧。夥伴們請別打我...

 

charles

六月上旬參與「非營利組織CEO交流研討會」,會中看到這段蕭景燈老師分享的 TED 影片:偉大的領袖如何鼓動行為 (Simon Sinek: How great leaders inspire action):

jimmy

本文投稿在自由軟體鑄造場電子報第 174 期,花了我8個小時才寫完的文章。不過,DrupalCamp當天的活動更精采,可惜了可惜了,只能給大家看看今年的 Drupal 圖章。

對建置網站的朋友們,Drupal 或許是有點熟悉,又有點陌生的開放原始碼內容管理系統平台 (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)。雖然 Drupal 得獎無數,雖然 Drupal 在全球數一數二,雖然 Drupal 有超過 7000 個開發者參與其中,但就因為這種又近又遠的關係,往往各方都說好用的東西,到了手上卻又覺得不大順手,找不到這個 CMS 真正好用的理由。不過,我相信看完這篇文章後,諸位應會改觀... 

這篇文章的出發點,就是以一個使用 Drupal 建置網站超過 5 年的個人觀點,分享 Drupal 這個 CMS 有什麼特別好用的地方,未來值得你作為公司主要的產品發展方向,甚至值得你一窺 Open Source 社群從事的各類活動,和我們公司為何選擇這個建站工具,甚至深度投入參與社群。

jimmy

最近進行一個案例,剛好實現了把Drupal當做資料儲存池,並且提供手機雲端的運算,組合出要傳遞的資訊,回傳網頁or JSON的資料回到手機中。別懷疑,Drupal真能當雲端啦...

很難懂?其實就是下面這張圖


Cloud and sky from here.

這樣的架構規劃,運作起來堪稱順利,省去了不少時間,主要原因有:

  1. Drupal 在Parsing XML/Json等外部資料回來已經很成熟,已有自動機制來定時處理。
  2. Drupal 的欄位系統很彈性,可以自定義所有item 的各種欄位,不用自己來開設資料庫,彈指之間一個雲端內容池(data pool)輕易完成
  3. Drupal 可當Framework使用,呼叫單一函式,即可撈出存入之資料,來做單純的Mobile資料傳輸,再合適不過。
  4. Drupal 可選用Mobile特製的Theme,或是自行製作程式來組出合適的HTML。本案選用後者方案,與Jquery
charles

上週末參加「開放國會」與公民參與 - 國會資訊數位典藏與應用計畫的工作坊,針對開放國會/開放資料,分享一點想法與作法。

來個有獎徵答,有人知道第三張投影片的數字的意思嗎?首獎為開放國會出版品一本!

jimmy

前陣子看到印度電影《三個傻瓜》,總覺得隱隱約約,透漏的就是我們現在的社會教育狀況!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,就在三個主角之一的「拉加」於大學畢業前求職面試。

拉加在面試之前,才剛因為做了壞事,要被院長退學,要不就出賣讓院長憎恨的天才好友藍丘。他想到一邊是好朋友,另一邊是癱瘓的父親和等著他賺錢買嫁妝的姊姊,在想不開和陷入兩難的情境裡,拉加只好跳樓自殺。

自殺不成,癱瘓昏迷的拉加,數月之後,終於在好友的激勵下,終於醒了過來,趕上畢業前求職面試。當我看到拉加推著輪椅去跟求才者面試時,才發現,原來拉加的對話,就是台灣教育「訓練」出來的新鮮人,最缺乏的東西...

面試者看了拉加的成績單後,質問:「你的成績一直都不好,原因是?」

拉加娓娓的述說:「恐懼。」
「我從小就是好學生,父母寄望我來改善家裡經濟,那很讓我感到害怕,這裡競爭激烈只有第一,沒有第二,讓我的恐懼增長,恐懼是不會有好成績的。我的聖戒愈戴愈多,祈禱神保佑…不,是乞求!住院的兩個月當中,我思考和反省終於理出了頭緒,我不求神讓我得到這份工作,

jimmy


圖片來自 JanB

最近剛好有機會接觸到大學生,發覺原來學校裡學的「做網站」,就是把呈現的內容分類擺一擺,畫成一個好看的頁面,放上可以網路存取到的位址,就完成了一張美麗的網路文宣。也難怪碰到了不少NPO的朋友,對網路經營的認知就跟大學生的狀況一樣,因為學校就是這麼教的啊!

不過就一個網路人的觀點裡,網站的地位,除了像是擺在門口招牌,更重要的是可以打開門進去裡頭辦公,網路除了當做你家門口的一盆美麗的花,更需要扮演NPO的大腦...

換句話說,網站改造,其實就是讓原本單向傳遞現況,「改造」成使用網路/網站串連起每一個跟你有關的人員事務,才叫做「改造」。

因此NPO對於網路的想像,除了文宣放置的價值外,更需要去思考網路如何成為組織e化的一環,維繫組織事務的永續,並透過網路的媒體特性滲透NPO的Mission到一般大眾中。

 

然而,若要有效的應用網路,在在牽扯到組織內部人力配置的調整。例如:

頁面